之前在新聞裡看過花蓮市有家蔥油餅店家
有感於其開店的街道上聚集了多家蔥油餅店
而興起了想要將該街改名為「蔥油餅街」的創意~
雖然後來因為街道改名茲事體大而不了了之
不過卻讓這條「復興街」又更出名了一點
兩年前小波跟我來花蓮時
幸運嚐到了「炸彈蔥油餅」絕妙的好滋味
一直念念不忘啊~
(雖然後來在逢甲夜市也有吃到相同名稱的蔥油餅
但味道大不相同)
這次前來花蓮
第三天下午一點左右就趕來復興街尋覓蔥油餅的蹤影
不過剛到時街道顯得非常冷清(後來才知道是太早來了)
放眼望去主要有三家蔥油餅店家
依序為:
「炸彈蔥油餅、三星蔥油餅、老牌蔥油餅」
不囉唆!我跟小波立刻兵分三路
決定每一家都買一份來大車拼吧!!!
(至於兩個人怎麼兵分三路呢?
想也知道,當然是市場高手大波我負責後面兩家店啦~)
看到這照片會不會嚇一跳?
也有可能搞不清楚這是什麼東西?
根據我個人的觀察
那一大陀堆得又高又挺的白色凝固物
極有可能正是炸彈蔥油餅好吃的秘訣.....豬油!!!
其實有些人可能覺得很可怕(包括當時的我在內)
不過我查了一下網路上有關豬油的資訊
發現有資料是這樣分析的:
「豬油、牛油這些飽和脂肪裡面,含有花生四烯酸(Arachidonic Acid)
這是它最被詬病的地方,因為花生四烯酸會促使身體發炎
但如果多吃蔬果,少吃精緻澱粉,就可抵銷它的壞處
豬油、牛油在常溫下是固態,穩定性高、可耐久保存、不易變質
較耐高溫烹調,比液態植物油(如葵花油、沙拉油)
更適合用來炒菜,更不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。
(不過該文作者還是將以橄欖、芝麻、花生、茶籽
冷壓製成的油列為心目中的第一啦
有興趣者可以看http://www.uho.com.tw/hotnews.asp?aid=4906)
總之因為早到的關係
我跟小波幸運地參與了豬油熱機的階段~
沒多久就開始大排長龍了起來
不過實在很想建議店家應該要落實一律現場排隊叫號的規則
不該允許其他人以電話預定
然後再突然出現在排隊現場
像插隊一樣地當著大家的面提走大袋大袋的蔥油餅
否則像那天小波明明是排4號
但卻在大太陽下枯等了30分鐘
還跟我說現在只到2號而已
因為前面有人用電話訂了好幾個....
這是小波辛苦排到的"炸彈蔥油餅"
(不好意思啦,因為太急著吃了,只有拍到這一張
連裡面的蛋都沒拍到
不過其實長相跟下面那張"老牌蔥油餅"的很像
就請大家想像一下吧)
這是老牌蔥油餅
同樣盛況空前
不過我也覺得他們有跟炸彈相同的問題
一旦有客人在排隊
就不該開放電話下單才對~
不然對現場排隊的客人有點不太公平
外觀上看起來"炸彈"跟"老牌"的作法蠻相似的
都是放粉多油下去炸蔥油餅
價錢也相同
加蛋的20元、不加蛋15元
賣相極佳啊~
以上兩家蔥油餅一咬下去
裡面半熟的蛋汁立刻呼之欲出
不管是熱呼呼的吃,還是冷掉才吃
都難掩他們的好滋味
蔥油餅嚼來有著濃濃的餅香與層次感
配上店家特調的醬料更有畫龍點睛的效果
兩家店的差別主要是在於醬汁
一家較甜(忘了是哪一家了~呵呵)
其餘口感吃起來都差不多
這是夾在兩家炸式蔥油餅攤位中間
仍然堅持作自己的「三星蔥油餅」
不過我在點菜時
很白癡的說:「老闆,我要一個加蛋的」
結果想當然爾
老闆回答:「我們都不加蛋喔~試試看,味道不一樣」
唉唷~對喔,人家早就大大地寫在招牌上面:
"不加蛋"蔥油餅!!!!!
這個蔥油餅也很好吃
層層堆疊的餅皮裡塞了一大堆的蔥花
一口咬下滿嘴的蔥香與餅香
不同於以上兩家炸式蔥油餅的味道
這家應該算是傳統口味的蔥油餅
小波也覺得好吃呢~
(當天我先買了三星蔥油餅後
才到老牌蔥油餅那邊排隊
忍不住還拿起了三星蔥油餅邊排隊邊吃了起來
等到買了老牌蔥油餅
再去陪小波排炸彈蔥油餅時
也是一樣編排邊把老牌蔥油餅拿出來嗑~
呵呵,花蓮真是個好地方啊~)
最後建議大家
要是有機會來到花蓮市復興街
有興趣的話大可每一家都來一份吃吃看
那種大口咬下,滿嘴的幸福滋味
可是人生難得呢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