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旅行的重頭戲
就是要帶小波來吃一頓有名的烤鴨三吃
台北有名的烤鴨店確實不少
來之前已經在網路上作足了功課
參考了眾家網友及美食專家的經驗
決定在宋廚烤鴨(原名全聚德)很難訂位的情況下
以位於捷運中山站附近的天廚菜館
作為本次台北行的開幕大菜
餐廳在南京西路一號
(與中山北路交叉口處的大樓三、四樓)
同一棟大樓的樓上還設有商旅
小波驚覺這家商旅他以前竟然有來住過
還念著”人生總在不經意處交會等等”的心得
我只好以冷笑話接說
“對啊~所以我們是注定要在一起的吧
要不是我帶路
你還不知道這裡藏了一間聞名遐邇的餐廳咧~”
雖說是開了三十年的老店
但無論是裝潢、環境還有衛生都在水準之上
服務生多是中年婦女
沒有一般餐廳服務生制式的接待模式
(自然也少了呆板做作的假笑跟輕聲細語)
取而代之的
是如家鄉小館子才有的直來直往
粉有親切感、人情味跟一股自然流露的真實感
(有人可能會嫌服務不周~
我倒是很喜歡這種都市少有的自在氣氛)
負責點菜的大姊明明已經到桌邊寫起菜單
一轉頭又見她晃到隔壁桌招呼客人
有種隨風而來~隨風而走的瀟灑~呵呵
點菜後我問大姐這樣會不會太多
她竟然賞朗地大聲笑說怎麼會
如果會的話早就叫我不要再點了~
(事後證明大姊你高估我們的實力啦)
雞絲拉皮(170元)
網路上看很多人都大力推薦的一道涼拌菜
由綠豆粉、雞肉絲、黃瓜絲、芝麻醬跟芥末醬層層堆疊
上菜後服務生大姊會迅速地開始用筷子幫你把他全部拌勻
使得所有的食材跟調味都充分混合
原本以為清爽開胃的小菜
竟然因為芥末的嗆辣
害得老弟朋友一吃就嗆到咳嗽
(大概是因為沒有做好心理準備,真可憐)
奉勸不敢吃芥末的人別輕易嘗試
不過我跟小波都很喜歡
(因為其實不會很嗆)
滑溜的綠豆粉跟爽翠的小黃瓜
再加上淡淡的雞絲搭配
真的很開胃~
蔥油餅(30元)
我個人覺得好看又好吃
小波好像有點挑剔他的味道太淡
不過很快就被大家吃光的蔥油餅
厚實的麵餅跟蔥香的結合
自然嚼出麵粉的香氣
不沾醬也能吃上好幾片~
烙餅 (60元)
香酥又不油
麵皮也很有嚼勁
吃來會刷嘴呢
雖然小波覺得沒什麼味道
很想沾點糖粉或花生粉之類的
但我還蠻喜歡的呢
蝦鬆(650元)
修剪清洗過的生菜看來漂漂亮亮的
包上一大匙混合著蝦仁、荸萁、油條酥的餡料
一口咬下
新鮮的蝦仁彷彿要從嘴巴裡彈跳出來~
搭配上荸萁、油條形成脆而不膩的口感
而飽含了水分的生菜更是恰如其份地
讓整個蝦鬆吃來清爽又沒有負擔
好吃~
這中間大姊早已把烤鴨夾餅的沾醬跟蔥段擺放妥當囉
正可謂萬事具備
只欠東風啦~
烤鴨啊~快上桌吧~
哇!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廚烤鴨本尊嗎!
店家會先由一位男性師傅把完整的烤鴨整盤端過來讓客瞧一眼
接著迅速轉身帶回廚房片鴨以及後續的手續
(要不是我大聲阻止他轉頭離開
大概也沒機會為這隻烤鴨留下最後的倩影了~)
大姊會先把片好的鴨皮跟荷葉麵皮送上來
然後俐落地用盤子跟筷子
幫每位客人包第一份烤鴨夾餅
等大家吃了約兩捲左右的時間後
片好的鴨肉部位就像一隻海龜一樣
整齊地平攤在盤子上被端了上來
根據美食家王瑞瑤的說法
中國老菜譜提到
好吃的北平烤鴨有二十四字訣:
「豐盈飽滿、色呈棗紅、皮脆肉嫩、鮮美酥香、肥而不膩、瘦而不柴」
如果要借用老祖先的智慧來幫這隻鴨子評分的話
我想應該有個80分吧!
從來都不吃鴨皮的我
難得也包了幾片鴨皮來試試
意外地不會感覺油膩
烤到呈現棗紅色油亮的鴨皮一咬就裂
又脆又香
甜麵醬的甜味也是恰到好處
如果還是怕油的話
可以學我偷偷把鴨皮內側少許的油花用湯匙刮除
不過難得吃到一次道地的北平烤鴨
還是該豪邁地大口咬下去啦~
不過如果要挑剔的話
小波跟我都覺得鴨肉本身有點乾
有點清淡
如果單吃鴨肉夾餅似乎單調了點
還是得配上鴨皮才不顯得乾澀
有點可惜
鴨肉酸菜粉絲湯(烤鴨三吃之二)
很解膩的一道湯品
配上估溜估溜的粉絲
還有開胃的酸菜
好像又可以多吃幾包烤鴨夾餅了~
招牌甜點棗泥鍋餅(250元)
真的好好吃喔~
熱呼呼地吃更是一絕
皮酥餡軟
有種夾著麻糬夾層軟嫩Q勁的口感
棗泥也不會太甜膩
實在好吃~
大推~反正吃不完可以外帶
我個人覺得比之前在清新溫泉會館天地一家的好吃
(但小波卻覺得相反~所以美食有時是很主觀的呢)
鴨肉絲炒銀芽(烤鴨三吃之三)
還可以
挑過的豆芽菜吃來爽脆
不會油膩
但以這道菜收尾忽然覺得有點頭重腳輕啊...
店家招待的杏仁甜湯
沒有刺鼻討厭的杏仁味
湯頭也不會死甜
蠻適合搭配這頓鴨肉大餐的
有降到火氣的FU~
整餐吃完2600多元(4人)
(其中烤鴨三吃1200元)
因為點了太多菜
很多都吃不完外帶
以今天的菜量來說比較適合5到6人享用
(點菜大姊,我被你騙啦~)
可是如果要我作個取捨
還真難決定呢
因為這天吃的每道菜要嘛就是好吃
要嘛就很有特色
都蠻值得一嘗的囉~
20090503更新:
上星期聽陳文茜的廣播節目時,碰巧聽到他訪問天廚的老闆
原來這家店堅持不把店裡的烤鴨叫作"北京烤鴨"
而是稱作"北平烤鴨"~
而且這家店不少店員可都是情治人員退休或其家眷呢~
所以全部的店員都像一家人一樣,相當有人情味
哇~真是一家臥虎藏龍的老餐廳啊
我跟小波說
搞不好我們去的那天
端著沉甸甸的鴨子等我照張全鴨特寫照片的那位先生
當年的代號是"長江七號"呢!
天啊~我真是太有眼無珠了...
不好意思啦~下次不敢了.....
推薦閱讀:
王瑞瑤部落格相關介紹
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eat/archive/2006/04/06/51172.html
中時電子報介紹
http://health.chinatimes.com/contents.aspx?cid=1,74&id=43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