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沒到過桃園大溪的我
行前認真地查詢了食尚玩家及眾多網友的建議
精心規畫了以下輕鬆卻又充實的半天行程
大溪位於復興山地與桃園台地交界處
清初漢人移墾後因大漢溪之利而成為繁榮商港
當初巨商雲集、洋行林立,所以才會造就了老街巴洛克式的華麗建築
第一站,不囉嗦
先來個開胃菜"達摩切仔麵"吧
(看到照片中左邊的老闆了嗎?他就是店名的由來啦^^)
經典小菜~嫩得要命"油豆腐"
以及讓小波讚不絕口的"黃金蛋"千萬不能錯過
(旁邊的油豆腐沾醬也很棒~搭著吃一極棒)
溫潤清甜的切仔麵湯頭毫不油膩
一碗40元的切仔麵比動輒上百元的日式拉麵還要好吃~
店門口的油豆腐讓人垂涎三尺
網路跟眾多美食書籍均有介紹的"賴媽媽傳統豆花"隱身在市場旁的體育館裡
(最近連食尚玩家團隊也都聞風推薦了)
一碗35元,粉多配料可以選擇
招牌豆花(紅豆、大豆、Q圓、綠豆、花生)
個人以為配料都煮得很軟爛,不錯吃
不過豆花本身的豆味比較不明顯
算是偏綿細滑順的那一種
大溪老街到囉
平日的老街不見攤販跟人潮
難得的安靜更能感受到老街的自在魅力
話說碗粿可以分做南北兩派(資料來自"尋味台灣小吃"一書)
南派幾乎會在米漿裡加入肉塊、鮮蝦、香菇、蛋黃
北派(嘉義以北)則以純米漿蒸成白色碗粿
要吃時再加入油蔥炒香的蘿蔔乾跟醬料
至於照片中這家位在老街上的"里長嬤ㄟ碗粿"
就是北派中最知名的小店了~
(假日應該是擠滿了排隊的人群吧)
據說這家店可是維持著每天磨漿的傳統作法
而且會用蒸籠以大火蒸開水後,再以小火燜45分鐘出爐
分成甜鹹兩種口味
甜的吃來像黑糖糕的味道(不過應該是紅糖碗粿才對啦)
鹹的碗粿上鋪著用豬油爆香的油蔥、蝦皮等配料
當中的大溪豆干更是絕妙的好滋味
如果再淋上桌上的蒜頭醬油~確實是蠻好吃的
(建議吃鹹的就好~好吃粉多)
差不多五分飽的我們
把老街走到底就發現了大漢溪
左轉繼續走是整理得非常之好的中正公園
公園裡還有乾淨的公廁
不過重點是走到底就可以吃到有名的榕樹下滷豆乾了^^
大溪的陀螺也很有名
據說是因為早期大溪聚集了不少木製品工匠
他們閒暇時就會刻陀螺給小朋友玩
位於中正公園緬懷領袖蔣公銅像對面的榕樹下
就是有名的"老阿伯現滷豆干"
(旁邊還有阿婆豆干來拼場~很有趣)
除了現滷豆干外,還有海帶、素雞等許多的滷味可以選擇
不過服務相對的比較沒那麼熱情
小波選了小辣
結果辣到不行~奉勸比較不能吃辣的人要小心啊
為什麼大溪的豆干會有名呢?
早期的豆干因為不易保存,只能就近販售
而大溪黃日香豆干本舖的開業始祖黃屋於七十多年前
以焦糖染色的方式,首創耐保存又香味獨具的黑豆干
就這樣帶動了在地同業的發展以及大溪豆干的名氣
後來黃屋的長子黃伯輝另外成立了"大房豆干"(黃大目豆干)
據說是在地人的首選
所以小波跟我當然不可避免地大肆採購了一番
店裡豆干選擇性超多~除了各種口味的豆干外
還有新產品蛋豆角~蠻讓人眼花撩亂的
另外大房豆干在附近還開了家"花花世界豆花店"
在豆乾店消費每兩百元,店家就送10元豆花抵用券
花花世界豆花店
從外觀上很容易錯過裡面美味的豆花
印象中同樣一碗35元
小波跟我都覺得豆香濃郁,豆花綿密,蠻好吃的
店裡還有冷氣吹~呵呵,非常適合已經走到有點冒汗的我們
吃完豆花又走回市場裡的我們
本來還想來碗"百年油飯"
可惜週三公休(大概是聽到我一路喊飽吧)
就留作下次的起點吧~
店家資料:
達摩切仔麵:大溪鎮中正路34號
大房豆干:大溪鎮中正路48號
大溪老街:大溪鎮和平路
百年油飯:大溪鎮民權路17號